容鈺做了個夢,夢到了上輩子的事。
他是大家口中的天才,十三歲就被科大少年班錄取。本應一生平步青云,前途遠大。
可十五歲那年,一場車禍奪走了他的雙腿。
他的抱負、理想,他的科研志向,一夜之間全部煙消云散。
并不是他雙腿殘疾就不能繼續(xù)讀書,而是一個健康的人驟然失去雙腿,心理上的落差使他崩潰。
天才的驕傲使他沒辦法接受自己殘疾的事實,他再也不能走路、不能奔跑,只能像廢物一樣困囿于輪椅之上,被人特殊對待。
在四面慘白的病房里待了整整一年后,破碎的身體才勉強恢復正常,同學老師親人來看他,他一概不見。
他無法面對別人,更不能面對自己。
他的心理開始出現(xiàn)問題。
他的性格變得陰郁自閉,不愿與外人交流。能夠陪伴他的,就只有緘默的書本。
他像海綿一樣瘋狂吸收著知識,天文地理、語言歷史、生物化學醫(yī)學……他全部都能飛速學會,可卻無法施展。
滿腔的情緒積郁在體內(nèi)卻找不到出口,他時而興奮、時而暴躁、時而抑郁,他會面對墻壁大聲讀詩,也會用袖子一邊勒緊脖子一邊狂笑。
車禍第三年,醫(yī)生說他患上了雙相情感障礙。
父母是同樣驕傲的知識分子,不愿意接受自己兒子出現(xiàn)了精神問題這件事,于是將他送到了療養(yǎng)院。
療養(yǎng)院里大多都是精神病人,他處在其中,又仿佛游離之外。
為了防止他自殺,病房里到處都貼上了防撞海綿,一絲棱角都沒有。偶爾失控時還會被捆著手腳,束縛在床上,這是這里的醫(yī)生大多對待病人的方式。
簡單粗暴卻有效。
他連唯一能看的書也不能總看了,因為紙張書頁有可能劃傷他的皮膚。
他要遠離一切潛在的危險。
醫(yī)生給他播放投影儀,他只能靠這個解悶。
然而大多數(shù)時間,他都是躺在床上發(fā)呆,四面都是慘白的墻壁,桌上是一瓶瓶白色藥片。